0138章 一本书引发的狂潮(第一更)(1/2)
对于叶蹭叔神功大成,写完的《大宋经济论装的第一步,就是腰封。牛皮吹一万遍,不如销量说了算。有货又有料,那样才能在大宋文坛刮起一阵罡风。
有了周必大的作序,放翁的题跋,以及赵汝愚亲笔题名,此书的第一层镀金,算是完毕了。名人效应,这在大宋文坛,那是可以横着走了。
不过这还不足以让这本书大放异彩,李伯言作死一般的给刊印完毕的每一本书,都加了一个腰封。
腰封本来就是为图书宣传和营销而存在的,在二十一世纪,腰封四起的时代里,企图市场走红的书,几乎没有不加腰封的。不过有些设计得比较精,宣传语精当到位;有些设计得就比较烂,像电线杆子上老中医包治百病的广告,让人看了就心生反感。
李伯言设计的雷人腰封,第一句话,就差点让叶蹭叔跳脚骂娘。
“大宋文坛常青树,周子充公鼎力推荐,陆放翁读之拍案叫绝,甘为题跋。”
叶蹭叔心说,你这是自吹自擂到了无耻的地步啊,不过李伯言嬉皮笑脸地回应,完全是为了营销需要,左哄右骗地才把叶蹭叔稳住。
可接下去一句,差点又让叶适一口水喷在书上。
“撰写二十载,叶正则心血力作。”
叶适看到这句话,老脸一红,哭笑不得地说道,咱能老老实实一些么,明明用了不到半年,非得说二十年?这么夸张?
李伯言只能有些底气不足地回应道,营销,这是营销手段,还劝说道,你说话半年写成,将来跟晦翁争辩的时候还有底气吗?二十载,那才显得霸气,若不是叶蹭叔拦着,脑洞突发的李伯言还想再加上一句,几代人传承力作。
这老朱不是自恃资历老,辈分高吗,咱们用死人来压他,总不能输了吧,吓得叶蹭叔连忙摇头拒绝,勉强答应了二十年心血力作这个说法。
叶蹭叔反正也是豁出去了,不要脸就不要脸一些吧,为了新学,老脸都豁出去了!脸皮是什么,能吃吗?
就这样,腰封这件事算是过去了。
接下来就是刊印的问题了。虽说自北宋年间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,距今已经一百五十余年了,但是在这样一个时代里,流行于民间的书刊,绝大多数都还是两个字——手抄。除了一些较为重要的典籍,在一些书坊刊印销售,大部分的著作,仍然是以手抄的形式存在。
大宋的人爱发明,这个从周子充身上就得到了体现。原本李伯言以为,这种没有流传开来的活字印刷,还得自己琢磨,周必大倒是自告奋勇地提了出来。
原来老周从梦溪笔谈中学来了毕昇的法子,自己出钱刊印过书作,还把固定活字的铁板改为铜板。铜板比铁板传热性好,更易使粘药熔化。
就这样,第一批《大宋经济论》便刊印完毕,装上腰封,在李伯言东风船队的托运下,销往各个州县的书坊了。
不得不说,李伯言对于这批书的重视程度,简直比自己生意都要上心。除了三万本普装版本,还增印了五千本精装版,无论是从纸质、书皮上的锦缎,都是花了大价钱,请庄上的匠人精心装订,不仅如此,还附上了周必大、放翁手书印刷版的书序、题跋,李伯言心想已经这么不要脸了,再不要脸一些也无所谓了,借来了周必大、陆游的印章,在精装版的书上加盖上去。
普装版的售价,压得很低,那是为了销量,但是精装版的价格李伯言直接抬到了二千贯,还让在苏州、临安忙得焦头烂额的段景特地回来了一趟,将这五千本精装版的发售特地控制起来。各州较大的书坊,都只是存放三本,剩余的货都存放在临安刚刚搭建起来的中转仓之中,等待第二波的运营。
不得不说,李伯言的运营还是非常之成功的。
在周必大、陆游等名人效应的带动下,不出半个月,三万本普装本销售一空,并且在民间引起了一股潮流热议。
所有人都在对经济的概念抒发着自己的意见,那些专注于名人诗词作文的书评月会,纷纷因为一本《大宋经济论》炸翻了锅。若是引经据典,倒还没人能看得明白,然而根据李伯言的意见,叶适都是用例子引述观点,让文章不显空洞。
经济怪圈、供求关系、刺激消费,一个个经济名词,被叶适用不少本朝例子以及前朝的例子加以解释,变成了一度时髦的热词。
一些文评会上,不少士子争着争着,就来一句,“你懂经济吗?”成为眼下最为热门的学问,不因为别的,正因为钱、经济,这些是所有人都要打交道的东西,研究他背后的规律、现象,远比那些天理道义来得有意义地多。
各地的书坊书局,都纷纷来信,想要刊印这本眼下火到爆炸的书,不因为别的,就是因为供小于求,让他们看到了利益,李伯言乐得见到,纷纷统一回信,无偿刊印。因为风气的带动,就连各个书局珍藏的精装版,都卖了三本,吓了叶蹭叔一大跳。
“伯言啊,临安的集贤堂,三本精装版都卖了,你听说这事情了吧?书中自有黄金屋,以前老夫不信,这回终于是见识到了,还真敢有人买啊。”
李伯言喝了口茶,看到有些焦虑的叶适,笑道:“这有什么好惊讶的,三本精装版,有两本是我掏钱买的。”
叶适眼珠子都快瞪出来的,惊呼道:“你掏钱买的?这是做甚?”
李伯言呵呵笑道:“先生,这便是营销啊。不然你以
第1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