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五十一章 观气(下)(1/2)
范继元二年六月七日
按照传统,长治二十一年,方信登基,虽然早定元,但是要等到明年一月一日才正式开始,因此这大范继元二年六月七日,实际上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
春雨降临,人人欢喜,登基三年,并无大事,前不久,长治皇帝的三年国丧就结束了,想到此,正在散步的方信就轻轻一笑,转身问着:“安慈皇太后,与嘉喜皇太后,情况怎么样了?”
“回皇上的话,二位太后娘娘,正在净阳宫中。”
方信即位后,尊生母为安慈皇太后,原本长治的皇后为嘉喜皇太后。两宫太后相处,还算和睦,至于方信的弟弟李东德,也因此封仁亭郡王,但是却非是世袭,世袭位置由原太子的长子继承,是为文园郡王
这处置合情合理,甚是让朝廷朝野满意
“启禀皇上,内阁首相秦大人应旨求见。”就在这时,一个太监上前,说着。
这三年来,方信并没有大动内阁,秦浩中仍旧为首相
说实际的,十四岁的皇帝,就算是皇帝,只要内外勾结,一道太后的懿旨就可以废掉他,所以三年来,方信稳居帝座,学习着楚庄王的故事——“楚庄王~政三年,无令发,无政为也!”
方信少年即位,面临朝野朝政错综复杂,为了稳住事态,把持神器,三年来,默默的看着,默默的听着,表面无为而治,实则暗地里在等待时机。
当然。这也不是什么也不作。事实上。几种最根本地筹谋。再已经稳固下来。
别地不说。就说高世明。高世明。原本是方信王府统领。六品官。现在也只晋了一品。为正五品武节将军。掌御营一卫
按照皇帝亲军编制。除了帝京外三大营。内宫禁军是总共十二卫。每卫1500人。高世明还算干地不错。把这营牢固掌握住
为什么不索性提拔为禁军统领呢?那是正三品地大员。一次提拔不好。再说。方信其实并不认为。高世明在这个位置就比别人忠心。现在这个位置正好
而禁军之内。又有大内侍卫。这人数就不多了。也有1500人左右。也由方信府邸内老人掌控。现在差不多安全就获得了保证了
楚庄王在位22年。知人善任。广揽人才。招揽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将。为朝廷所用。整顿朝纲。兴修水利。重农务商。国家日渐强盛。先后灭庸、伐宋、攻陈、围郑。陈兵于周郊。问鼎周王朝。使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。
既然要效法楚庄王,三年不鸣,一鸣惊人,其它方面当然未雨绸缪,只是现在不必多说,只见传令下去,不久,秦浩中就上来了
严格的说,根据观察,秦浩中还算忠臣,这从什么地方看出来呢?
那就是为首相多年,掌握了内阁实权,但是用人方面,多懂得节制,特别是不染指军权和皇帝内宫兵权
要见首相,方信回到了御书房
秦浩中就上前见礼,笑的说着:“皇上,不知有何旨意。”
三年来,皇帝一直对内阁很是客气,但是见得皇帝的脸色,他突然之间有些不安,把笑意收敛了
果然,皇帝坐在龙椅上,赐秦浩中平身后,端杯喝茶,他突然之间发话说着:“秦先生,历代国寿多不过三百,大范现今已有二百六十年,你说,还有几多国寿啊?”
受到这个一问,秦浩中心中猛的一震,直觉地跪在地上,冷汗一下子渗出:“皇上何出此言?陛下金口玉言,一言一举皆关气数,老臣惶恐,请皇上收回此言。”
方信不言,只是喝茶
御书房中,静可听针,只有那细微的茶水声音
跪在地上地秦浩中,额上都渗出一丝冷汗来,三年来,虽然他恭谨有加,但是心中实是有些居高临下,把皇帝当成小儿的,但是此时,就这个动作,跪在地上的他,就感觉到一种可怕的压力
片刻之后,方信才说着:“起来罢,今天朕召秦先生到来,就是希望秦先生能与朕,来未雨绸缪,度过三百年之大关!”
秦浩中打了一个冷颤:“是,皇上,老臣蒙长治皇帝简拔,又受陛下厚恩,肝脑涂地也无以为报,愿效驽马之力,为大范死而后已。”
方信微笑,说着:“秦先生是朕大范的栋梁,卿就说说我大范地忧患罢!”
说着,他放下茶杯,闭目养神
“老臣自当竭尽全力,为皇上分忧。”
秦浩中有些犹豫,见方信闭目不动,一咬牙,说着:“若说大范的忧患,首件当然是吏治,皇上无法管理地方,必须假手于他们,所以说,国家地兴衰,一半就在这官吏身上,陛下,大范到了这时,吏治的确要整顿一下了。”
方信似笑非笑,说着:“千里做官,利大权重,光宗耀祖,先生要如何整顿吏治呢?”
秦浩中心中一动,他掌政多年,深知其中的弊病,静默了片刻:准备进行一场天下考成——查黄册,明权责,考政绩。
“哦,这本是内阁的责任,那先生既然有心,就去作罢!”方信不咸不淡的说着,顿了一顿,又问着:“这是政事,除此之外,先生还有其它嘛?”
秦浩中听着,品着,觉得皇帝口气不对,他迟的说着:“除此之外,天下已平,各地虽有些小骚动,却不成气候。”
一场大规模起义失败,失败地人,死者千万,天下当然要安康几年了
“财政上呢?”方信终于开口问着
“回皇上,土地赋税万银圆,历年来增加不多。”
<第1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